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播窖1935之释义:播——传扬播送(唐蒙献酒汉武帝称"甘美之"后,茅台美酒由此声名远播);窖——窖坑酿造发酵也。“1935”特指红军长征路过川黔滇边境时在遵义(开遵义会议)至茅台三渡(四渡赤水第三渡于茅台镇)等境内撒下革命的种子,这是红军命运的转折之城,也是毛主席平生得意之笔(四渡赤水),以至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史诗记录。因此,“播窖1935”的品牌因其厚重的白酒文化和灿烂的革命历史而得名。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令中郎将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唐蒙饮到蒟酱酒后(今茅台镇一带产,先祖濮人酿造,后发展为现在的大曲酱香酒),将此酒带回长安献于汉武帝,帝悦称"甘美之",并令唐蒙于合江逆流而上寻蒟酱酒到今茅台镇,方后有“唐蒙饮蒟酱酒使夜郎”的传说。清人有诗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成义酒坊,荣和酒坊,恒兴酒坊”。一九五二年整合国营发展为现在的茅台集团。 唐贞观九年(635年),以隋朝牂牁郡(今茅台镇沿河一带)的北部地置郎州领六县;十三年(639年),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史上始有播州;十四年(640年),改播州恭本县为罗蒙;十六年(642年),改罗蒙为遵义,历史上始有播州之名。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贵州遵义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第一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解决自己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从幼年到达成熟,它在中国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其间,红军战士在茅台镇用美酒驱寒疗伤,临行前当地人民还以美酒相赠。 所以,播窖1935品牌之文化内涵有二:一者,悠久的茅台酿造历史,即先濮祖人造蒟酱酒有唐蒙献酒汉武帝之美传,因而茅台美酒声名远播;二者,在1935年中国红军的革命史诗中,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案例现为美国西点军校教材)、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会师吴旗镇几多伟大事件都集中于1935年。伟大的奇迹,极限的创举,至今依然在世界广为传播。“1935”这个数字依然成为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代表符号,所以播窖1935品牌文化的内涵就在于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 |